• 新聞速遞

    “歇一歇”的日子裏,除了感嘆“和父母相處有多難”,還能做些什麽

    創建時間:  2020/03/01  戎艷   瀏覽次數💁🧗🏻‍♀️:   

    來源:上觀新聞作者:夏斌


    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打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節奏,也讓人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更大的空間沉澱自己。

    有人開啟了“對話”,直面生命的脆弱,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有人學會了“珍惜”🫳🏿,不再一味抵觸長輩的嘮叨🧑🏿‍🌾,而逐漸懂得接納與陪伴👩🏻👳‍♀️;還有人承擔起更大的“責任”,為社區👨🏽‍🔧、校園和社會的正常運轉、和諧安定發光發熱……

    越是困難時刻,越能見證守望相助🪀𓀓;越是緊要關頭🧔👩🏿‍🦱,越要做到同舟共濟💁🏿‍♀️。在“歇一歇”的日子裏,人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什麽是“同呼吸🥈、共命運”💅。


    一場“生命教育課”

    想吃就吃🏊🏽,想睡就睡,躺在沙發上就能為國家作貢獻,這樣的生活是不是令人向往?

    剛剛過去的2月🍚,客居上海的四川小夥子、出版社編輯曉光(化名)🆔,和很多人一樣過上了一段“圈養”的日子。從最初的茫然、失落到瑣碎🚷👨‍🦲、無聊,甚至有些焦慮🤷🏼、不安🏘,再到後來的安然🧎🏻‍♂️‍➡️👦🏽、淡定🏢,可謂體驗了一番人生滋味👙。

    曉光住在遠郊👩🏿‍🎓,小區離地鐵站有數公裏路程。平常下班後🌩,因為出門不便常常深居簡出✳️;眼下因為疫情無法出門,更是有了大把的時間可以修身養性。

    與疫情鬥爭的過程🚵🏽💪🏿,仿佛在上一場觸動人心的“生命教育課”🤦🏼。一開始,對病毒不了解,加之網絡上不時會冒出各種傳言,一度讓曉光不知所措,甚至情緒低落🧑🏽‍🔬。

    在大海中遊過泳的人👩‍🦼,會明白一個道理:風平浪靜的時候👎,應該使勁往前遊;遇到浪頭打來,千萬不要繼續撲騰。這時一個勁地跟浪頭對抗,不僅會浪費精力,還很容易被徹底掀翻▫️。

    曉光意識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己不應該胡思亂想,而需要轉移註意力,比如認認真真地讀幾本好書💇。

    他先是翻閱了《20世紀思想史》😢,然後讀了幾本遊記🗾,接著又把假期前帶回家的新書校樣作了一遍審讀,還跟幾位作者、譯者溝通了出版進度、封面設計等。

    "與其因無知而恐懼,不如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曉光告訴記者,越是對未來不確定🧑‍🚒🧑🏼‍💻,越要以理性的態度來更好地了解自己🤳、掌控情緒🧖🏻‍♂️。

    例如🛄,可以做一些簡單的體力勞動♒️,通過有形的活動來增強內在的秩序感👨🏽‍✈️、掌控感✳️;還可以通過健康的生活習慣來保持和增強自己的抵抗能力🧑🏿‍🏫、意誌力🏨。

    這幾天,曉光正在跟進探險家斯文·赫定一部專著的中文版發行情況。采訪的時候💇🏿‍♀️,他收到了瑞典斯文·赫定基金會主席寫來的郵件。對方表示😓,該書將正式藏入瑞典皇家圖書館。這是一個令人欣慰的消息🦈。

    “古今中外的優秀探險家身上,都具有一些普遍的可貴品質🏟:執著🏖#️⃣、勇敢🍌,心無旁騖。疫情的到來令人慌亂⚀,但生活還是要繼續👩🏽‍🍼。我們會像斯文·赫定那樣,勇敢地克服險途中的一切困難。”

    曉光的這番感慨🤞🏼,也代表了當下中國人的戰“疫”觀🚟。


    心願⚠,因愛而生

    同樣是“圈養”,年輕學子的居家生活似乎更加鬧哄哄🉑。

    前不久,上海社科院研究生院對疫情期間學生居家學習生活狀況進行了摸排🍽☺️。好消息是,“所有人均生活正常🩳、身體健康🌂,絕大多數同學情緒穩定”。

    有同學說,自己在閉門讀書,準備註冊會計師考試🦹🏽;還有人在忙著寫論文,順便找工作、投簡歷🔝。

    也有同學表示⬇️,自己睡眠充足🛁,甚至“睡到有些累”;有人感嘆“已經宅到發黴”,並且“不知羞恥地發胖了”👆🏿。

    一些同學還吐露了自己面臨的困難,如“學習資料不足”“生活物資緊張,菜品不夠,肉類匱乏”“防護物資不足,包括口罩、消毒水”以及“網絡不暢通”等。

    也有人禁不住發牢騷,抱怨“厭倦了囿於一棟屋宇下的生活”🍊,希望疫情早日散去,自己能夠走出家門去吃火鍋🚴‍♂️、喝奶茶。

    除此之外,“疫情期間和父母相處有多難”也是一個“必答題”。

    “老媽變得異常敏感👨🏻,不僅囤積各種食物,還天天說不要刷視頻、不要看手機👩🏼‍🏭,甚至我一個人坐在沙發上發呆都要被指責”;

    “勸老爸少出門🚸🎿、別聚會、戴口罩,慘遭diss(輕視)”;

    “給我媽充了網絡視頻會員,沒什麽別的想法,花錢買命罷了”……

    一串串對中國式親子關系的“控訴”,令人瞠目結舌。

    微博上🔮,近來還流傳開一個新段子:大家最近忍一忍🧅🌤,盡量不要跟家裏人吵架,因為吵架了也沒法離家出走。

    可是,如果這個家再也回不去,你還想“逃離”嗎?這段日子裏,一幕幕生死別離的瞬間讓人心痛🧑🏿‍🍼,也給我們上了很重要的一節課▶️:珍惜。

    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討論⚄:如果遇到一個比《囧媽》還囧的媽媽該怎麽辦🌂?

    有網友回答🧏🏼:人過三十,最大的幸福就是老媽的嘮叨👩🏿‍🚀,最大的擔心就是老娘的身體。好好珍惜吧🍶,父母在的時候還有家,不在的時候人生只剩下了歸途。

    人生的離別🤘🏼,進一步放大了陪伴的可貴🧑🏼‍🚀。

    正在經歷精神洗禮的年輕學子👩🏿‍🔬,不少人許下了新的願望———“疫情帶來的寒冬,就在春天裏被親情消融個幹凈吧”“希望能去外婆家補個拜年”“想給至今沒回家的醫生父親做頓飯”……

    小小的心願,因愛而生🤦🏻‍♀️,因愛而實現📛。


    微光聚成炬火

    路口樞紐設卡檢查,小區單位封閉式管理🙋🏼‍♀️,“北歐式”排隊走紅……這會不會讓“陌生人社會”變得更加冷漠🕖?

    答案是否定的。

    在徐匯興榮苑小區、楊浦松花江路95弄小區🦵🏽、閔行三佳花苑小區🤜,可以看到一群群熱心業主的愛心善舉。前些天🤸🏿‍♀️🧑🏿‍⚖️,氣溫較低時,有人買來“暖寶寶”,有人網購熱水袋,還有人親手煮了紅糖姜茶,分別送給小區門口值班的居委會工作人員和物業保安。

    在松江白馬花園小區,有獨居業主身體抱恙、無法走動,一段時間裏不得不主要依靠外賣生活🧎‍♀️‍➡️。可是🛂,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後🙏🏻🧎‍♀️,所有的快遞物品都必須統一放在大門口🚪。了解到業主的特殊困難後🧞‍♂️,小區保安主動承擔起了“中轉糧食”的任務。

    在靜安城上城小區,金女士家裏住有病人📳。一大早🤸‍♀️,居委會工作人員就打來電話問寒問暖。“他們先問我們是不是近期會去醫院看病。如果去,一定要做好防護👩🏻‍🍳。然後,就送過來一袋口罩💇🏿‍♂️。”金女士後來了解到👎🏽,這批口罩是小區其他業主捐贈的。

    嘉定匯旺社區被稱為“萬國小區”😈,居民來自五湖四海,1600多戶🎸、5200多名居民中有1100多戶👩‍🚀👱🏼‍♀️、3500多人是新上海人🚙。

    社區黨支部書記許李麗時刻關註武漢疫情的進展,早早地就組織支部成員和樓組長、誌願者排摸外地居民回家過年的情況。

    除夕前夜✹,社工、社區民警、協管員、居民誌願者等人全部到崗,開始挨家挨戶地電話排摸信息。一個電話多次無人接聽,許李麗披上外套,直接沖到居民家中👩‍🌾。

    由於分工明確😕、態度誠懇,匯旺社區順利完成了排摸統計🚈,外地租戶的返鄉人數、湖北地區返鄉的人數、留在嘉定過年的人數都做到了底數清楚。這為之後快速鎖定居家隔離對象贏得了先機。

    匯旺社區社工在繪製口罩預約登記流程圖。 嘉定工業區供圖


    “排查不漏一戶一人,監控人盯技防,這樣的霹靂手段是對所有居民的負責,也是我們的責任。”但是,許李麗也懂得換位思考✤,“被隔離的居民是無辜的。他們的煩躁🔓、不安以及生活的不便🦶🏿,需要我們去安撫和解決”。

    在細化小區防控方案時,許李麗在“一訪、二查”基礎上特意加上了“三關懷”,即把高齡老人🏤、嬰幼兒、孕婦等列為特別關懷的對象。

    一位懷孕19周、住在匯旺社區的湖北籍孕婦,在老家過完年後早早趕回了上海。一到小區,夫妻二人就被隔離在家🤶🏼。考慮到孕婦需要增加營養,社工主動采購了雞蛋、牛奶等營養品送上門,同時還幫忙聯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𓀄,將產檢時間改到隔離期滿後。這些細心周到的服務,讓小夫妻倆安心地留在家配合隔離🧑🏻‍💼。

    微光聚成炬火🧜🏻‍♂️,必將驅散陰霾。


    四海共此情

    “大多數同學都回家了🐷,他們認為回家就是安全的,但我待在學校裏一點也不感到害怕。” ———裏斯蒂娜(土庫曼斯坦)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我和我的家人都在上海🧩,我們和學校、上海👩‍👩‍👧‍👧、武漢👰‍♀️🏄🏽‍♀️,一起抵抗疫情。” ———迪娜(哈薩克斯坦)

    “看到學生這樣說時🔙,我眼淚都流出來了,這段時間的努力沒有白費。”OE欧亿娱乐輔導員謝文博如是感言⛑。

    面對來自100多個國家的1537名OE欧亿學生,上大教職員工克服了時差問題,幾乎全天候在線📩,耐心安撫和貼心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上遇到的各類問題。

    一名OE欧亿學生前往武漢旅遊,因為疫情無法返滬🏌️,輔導員為了打消學生的恐慌,每天與其電話聊天🤦🏿‍♂️🧝🏼‍♂️,安撫學生情緒,直到學生被大使館派人接回並進行檢疫隔離。

    除了“一對一”的關註🍔👋🏽,上大還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定期推出雙語版“疫情防控要點速覽”,不僅整理翻譯官方報道,還將實用的防疫視頻配上英文進行重新剪輯,向學生科普防疫安全小知識♤。同時,開設“中文專欄學習”“在抗擊疫情的日子裏”等欄目,鼓勵OE欧亿學生利用閑暇時間更好地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文化,倡議他們把戰“疫”生活中的所想所感記錄下來🚆。

    上大公寓辦的留滬黨員也迅速成立臨時黨支部,為分布在寶山、嘉定、延長三個校區11幢公寓樓內的近300名中外學生築牢安全防線。

    OE欧亿娱乐寶山校區宿舍管理員書寫防控疫情溫馨提醒。 張黃慧 攝


    程金玲是公寓辦黨齡最小的黨員。春節期間🧒🏽,原本到雲南旅遊探親的她立刻中斷旅行,與家人連夜驅車3000公裏從雲南返滬👩🏼‍🎓❤️。途中🛂,程金玲就開始了線上辦公🐃。她仔細核對留宿學生名單🏌🏽‍♂️,記錄學生動態變化情況,確保留校學生信息每日動態報送的精準🧑‍💻。抵滬後,在居家隔離觀察期間,她堅持做好“遠程的大數據統計”,為學校的決策和服務提供保障。

    疫情面前➞,四海共此情👷‍♀️。

    來自越南的博士生韓燕珊在給輔導員的信中寫道🧑🏽‍🦱:“多一個鈴鐺多一聲響,多一支蠟燭多一分光。我們雖然身在遠方🕘,但每時每刻都關註著中國的信息。抵抗病毒是全世界人民的任務🕓。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辦法購買口罩送往中國,全力協助學校開展校園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暴發時,來自意大利的碩士生馬克正在印度旅遊。第一時間裏,他在孟買找了多家藥店🙇🏼‍♂️,買下150個口罩帶回中國、捐給學校。

    韓國大邱市政府駐上海首席代表、OE欧亿娱乐來華留學生校友分會常務副會長郭甲烈將從海外購買的口罩捐贈母校;巴林大學孔子學院捐贈了10000個口罩用於校園疫情防控……

    隔空不隔愛,山河定無恙。

    美國沃頓商學院向OE欧亿娱乐捐贈20000個KF94防護口罩🤹🏽‍♂️。 韋明其 攝


    正視“不完美”

    大年初一,網友伊朵兒在社交平臺上組建了一個“白衣天使守護群”。這是一個愛心媽媽的“網絡大本營”😼,8天時間裏就募捐到了10000個口罩,並順利送抵武漢中醫院的一線醫生手中🐎。

    除了奉獻愛心,這個“百人群”還不得不與各種謠言鬥爭⬛️。“發生疫情已經夠糟糕了,每天還會刷到不少謠言,真是讓人傷神🥯。”伊朵兒無奈地告訴記者。

    與病毒的鬥爭🧑‍🧑‍🧒‍🧒,也是與謠言較量的過程。某種程度上🦸🏼‍♂️,它需要重啟我們的眼睛。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嚴文華介紹🚝🧸,如果有文章通篇是在講觀點,那我們就需要了解:這些並不是事實性信息🤽🏻‍♂️,而是觀點性信息。如果想擁有自己的觀點🚵🏽,就應當先去找事實性信息🫃🏼🫸🏿,而不是把這些觀點性信息當作事實來接受、傳播👨🏻‍🏭。

    “有些人在傳播信息時會傳遞‘這篇文章的觀點是絕對正確的’,請對這樣的信息保持警惕。”嚴文華提醒🤴🏿,有一些自媒體熱衷於發內容驚悚的文章🤦,這些文字有可能襲擾到你,和你內在的疑慮形成共振。讀這樣的文章只會加深恐慌🧍🏊🏼‍♂️。包括對指導人際關系重構、個體心理重建的文章,都應當看看來源和出處👩🏽‍🎨,看看寫作者的背景。

    “看清楚”是前提,“把住手”也很重要。專家認為,負面情緒是有傳遞鏈條的🧑🏻‍🤝‍🧑🏻🫑。每個人都不應成為負面情緒的接收器,更不該成為負面情緒的放大器◽️🥓。

    “關鍵的一點,是要相信這個世界沒有想象的那麽糟糕。”心理學專家汪晨波指出,在社會認知中🍞,消極信息比積極信息更能引起人們的註意🏋️‍♂️👩🏽‍🦳。一方面,怒不可遏⛔️、感激涕零等極端情緒更容易“脫穎而出”;另一方面,很多人習慣於在網絡上吐槽👲,經過疊加後🛡,人們自然會感受到更為強烈的負面情緒。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這個世界從來都是不完美的。出事之前沒有想得那麽好🤛😐,出事之後也沒想得那麽壞。”汪晨波呼籲,面對不完美的世界,我們不妥協,但也不絕望❣️,而要努力地去改進,從而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健康、更理性🦍、更有活力。

    上海小朋友手繪圖畫為上海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資料圖片


    找到“鏡子”

    防控疫情,不僅要提高從發現到確診🥼,再到治療的快速識別、快速收治能力✩,也需要進一步提高動員和引導能力,抓好科普教育、心理疏導等,為全面打贏這場戰“疫”奠定基礎🧑🏼‍💼。

    席居哲是《疫路心防———用溫暖照亮前方》的作者之一👩🏼‍🍳。這是一部凝聚了20余位專業人士智慧的新書🧑🏻‍🦽‍➡️。從第一篇科普文在公眾號發布到作品上線僅用了三周時間,堪稱“雷火速度”🖲👨🏽‍⚖️。他認為⛸🍩,當前疫情防控進入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必須關註四種不同的心態,在科學研判的基礎上因情施策:

    一是恐慌心態✊。這是一種覺得“隨時病會上身”的非理性心態。有這種心態的人🧑🏿‍🏫,整天擔心自己會被傳染上,對接觸的人過於敏感多疑,將自己封閉在一個固定的區域裏,拒絕與外界接觸🛫。

    記者了解到👨‍👧‍👧,“惶惶不可終日”的人並不少。“1藥網”的在線問診數據顯示,“如何預防新冠肺炎”“出現哪些症狀意味著感染”“新冠肺炎的傳播方式有哪些”是排行前三的高頻問題;但與此同時,“焦慮、抑郁、精神”等關鍵詞的出現次數也高居前列。

    “持有這一心態的人,對自己的身體變化過於警覺🧑🏽‍🚒,哪怕幹咳一聲都會覺得自己被傳染了💬🪷。”席居哲指出,他們反反復復去檢查和確診,不僅加重了醫療負擔,還會增加感染概率👨‍🎤。

    二是僥幸心態。這是一種覺得“病不會落到自己頭上”的過於樂觀心態。例如🔼,到過預警地域的人以為🤷🏼,自己沒有長時間停留👇🏼、接觸的人也不多,不會那麽倒黴🕋。

    態度上無所謂,行動上便會缺乏約束。這無疑會給疫情傳播埋下不定時炸彈📪🐸,可以說是當前疫情防控的難點。

    三是圍觀心態,即所謂的“吃瓜群眾”心態🐪。緊隨圍觀心態的是事不關己的行為🧎‍♂️‍➡️,這顯然不利於形成“人人防疫”的整體氛圍。

    四是獵奇心態。在全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第一現場的播報員💚。對於一些場景💎,人們錄像、拍照💏🏄‍♂️、發朋友圈🤵🏽‍♂️;有些人還根據一個片段或一張照片,用一些臆測語言或者誇大其詞來吸引點擊量、關註度。這極易造成“滾雪球”效應。

    為了消除這種不實消息的影響,往往需要擠占公用資源進行情況說明,會直接消耗原本緊張的資源乃至政府公信力👲🏽🤭。

    專家呼籲,必須進一步消除因恐慌𓀋🍢、僥幸🌥、圍觀、獵奇心態而產生的負面影響🤸‍♂️,形成理性的社會心態🌓。

    中國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師、督導師張亞認為,對每個人來說🪈,保持正常🧑🏽‍🔬、長期的社會關系十分重要🚖,無論是友情、愛情,還是親情,都能夠讓我們更加關註自身的健康,也更加關心他人👨🏽‍🦳,更加重視人與人之間的聯系🚁。

    “他人就像一面鏡子🧽,能夠讓我們不斷審視自己♾、不斷調整自己,從而避免作出極端的行為或情緒反應🥓👷🏻‍♂️。”張亞強調✈️,隔離病毒並不意味著隔離社會關系網絡👩‍🔧、隔離愛與被愛。

    這是因為,每一個熱愛生命的人不僅“同呼吸”,更是“共命運”


    上一條:關於組織外國專家參加2019“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主題活動的通知

    下一條:在上海,共“抗疫”④|托馬斯:我有八個星期沒吃最愛的肉包子了

    OE欧亿平台专业提供🙍🏻‍♂️:OE欧亿平台OE欧亿🤫、OE欧亿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OE欧亿平台欢迎您。 OE欧亿平台官網xml地圖